如果把国内家电发展历史梳理一下的话,可以分为两大发展阶段,即:以物质短缺匮乏为代表的传统发展时代和以物质丰富为代表的成熟发展阶段。能够划分为两个阶段,是因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逻辑已经不同了,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传统时代,从用户来说,最基本的需求是满足拥有。那个时候,很多消费者是没有这些家电品的,人们对谁家拥有电器都会投来羡慕的眼光。大家最为迫切的需求是先拥有,否则那个时候就不会有凭票供应,或者走门路买家电的。显然,这一时期消费者是处于被动,不具有市场主导权。
从厂家来说,传统时代就是以产品为核心,满足用户的需求。那时候,由于是产品短缺、紧俏,厂家就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厂家生产什么,市场就卖什么,用户就得用什么,用户选择的空间极小。厂家这种支配地位是建立在产能不足,产品稀缺的基础之上。因而,才有了以产品为核心的
到了现代发展阶段,也就是行业所说成熟市场时代。对用户来说,已经不再是简单受支配的地位,而是在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用户的需求,不再是简单的拥有,而是呈现出需求个性化色彩,用户选择的权力大大增加,不再简单受厂家的支配。
而对于厂家来说,这个变化感受更为切身。从产品为核心到用户为核心,厂家不再是生产什么卖什么,而是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开发生产,以满足用户个性化。其难点就在于如何敏锐洞察用户需求变化,发现用户个性化需求特点,这样才能创新出适合
从发展推动来说,厂家在传统发展阶段的逻辑是以规模化的生产,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拥有这一需求痛点。要做到量大,必须要在产品的性价比上下功夫。国内家电厂商能够打败外资品牌,关键就在于通过优越的性价比形成规模化优势,将外资品牌逐出国内市场。这里的发展逻辑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性价比;二是规模化。家电厂家的原始积累都是从这个时期完成的。
而进入家电的成熟发展时期,推动市场的逻辑显然就不再是规模和性价比,而是进阶为个性化和高端化。用户与家电普及时期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用户不再是简单的拥有,而是需要满足需求的个性化,从产品的体验感上找到用户的价值。这里的发展逻辑也有两个关键词:一是高端带来的享受;二是个性化带来的极佳体验感。这就是当时制胜的法宝。
从这就可以看出,家电厂商虽然还是在生产制造家电品,但内在核心已经是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关键在于驱动发展的逻辑和动力不一样了,特别是产能过剩成为发展的一点掣肘。可以说,产能过剩也是家电厂商一大软肋,不全负荷运转生产就无法降低成本,满负荷生产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市场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