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厨房类小家电为例,除电饭煲这类发展历史已久的小家电外,其余新品类的小家电如烤串机、酸奶机、煮蛋器等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技术壁垒几乎不存在。这意味着行业的进入门槛低,风口之下大量企业涌入,不仅增加了市场竞争难度,还带来了以低价、高营销费用换取销量的恶性循环。
比如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的小熊电器就是以酸奶机、煮蛋器等创意小家电切入市场,依靠开拓此前不被注意的细分市场,小熊电器得以在2019年成功上市。然而市场热度起来以后,不少企业也随之进入这个领域,如小家电巨头美的如今也推出了酸奶机、煮蛋器等新品类。
碰上老牌巨头,新锐品牌在市场影响力、科技实力等方面都不占优势。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断压缩成本降低价格,同时大量进行市场投放成为新锐品牌的首选。小熊电器2021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其销售费用为3.68亿元,占营收比重15.6%。
技术壁垒低,除了容易引发新老品牌之间的价格战、营销战以外,还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即业内品牌繁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竞争。
企查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共有近60万家小家电相关企业,庞大的市场主体数量增加了监管难度,也导致市场上频繁出现残次品。比如电商报曾报道,2020年扬州曙光牙刷厂一款“9.9元包邮”的电动牙刷,一年的销售量能突破百万,销售额高达2000万元,而即使价格已经低至9.9元,这款牙刷仍然是盈利的。
或许从外观上看,9.9元包邮的电动牙刷与大品牌199元的电动牙刷并没有太大区别,但在使用感受以及使用效果上,二者一定是有相当大差距的。但是对于没有使用过199元电动牙刷的消费者而言,他们无法体会到这种差距,因而可能就此得出“电动牙刷没有用”的结论。而这对于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此外,创新力不足也是小家电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企查查数据显示,小熊电器已获授权的专利共1516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840项,外观专利638项,真正能体现创造性和技术性的发明专利占比非常小。
这并不是小熊电器一家企业的问题,而是整个行业的常态。借着“萌经济”的东风,业内不少企业将重心放在外观设计上,以高颜值吸引消费者冲动消费,但站在行业发展的长远角度,这种做法无法长久。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小家电也显得不够智能,无法联网使小家电显得格外“笨重”,这导致大部分小家电都集中在低端市场。
无法实现智能化就意味着难以向高端转型,对企业而言,由此带来的问题一是毛利率难以提升,二是产品的可替代性高,品牌影响力难以提升。